成功留学≠留学成功 中国留学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中英网 www.uker.net 2016-07-12 来源: 赖教授说升学 作者: 赖教授
成功留学≠留学成功,GPA过低、学术诚信问题、文化适应力低、心理问题等等,据《2016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大学劝退的现象逐年增长。
究其原因,是学生出国前没有在学术、文化、心理建设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系统地、交互性地学习中西方课程,培养双向的批判性思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海外大学对申请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留学进入4.0时代, “成功留学”不再是最终目的,面对海外大学学术挑战,留学生应如何将困境转为机遇?
“投机取巧”的中国留学生还能走多远?
“被劝退学生并非差生,多数来自美国前100位大学,本科留学生成为高危人群”。在中国学生被劝退的“理由”中,“学术表现差”以39.68%居于首位。
为什么中国学生一直引以为傲的“学术能力”无情地被美国大学丢进“黑名单”?为什么含蓄质朴的中国学生会被打上“不诚信”的标签?
中国家庭对于申请美国大学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形象深入人心——从小孩子就被安排大量的课外补习,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如何获取“高分”中,忽略了培养与高分匹配的能力——他们以为单纯刷出一纸“高分”就能踏进美国名校大门,从此“衣食无忧、一劳永逸”。
这类家庭在孩子的留学申请中,往往会出现投机取巧心理:喜欢走捷径,期望用最快的时间刷出标化(托福、雅思、赛达)高分,获得美国大学录取;盲目地、一味地摒弃中国的传统教育与文化,拔苗助长式地向美式教育看齐。
而这种心态容易让中国学生在关键问题上做错选择: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过早过快地去适应美国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但却无法完成最基本的“学术诚信”、“出勤率”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中国父母直接将孩子丢进“国外氛围”,极力让孩子成为 “美式阳光少年”,忽略中国孩子身上的特质,直接让中美价值观比个输赢。
但现实是,中美社会对于很多事件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美国社会对于学术上的欺诈一直是非常严厉的,一般都会处以重罪,中国院校对此类情节的处罚似乎并不严重,所以中国学生很少当回事.
国外院校非常看重出勤率,但一些中国孩子从小在父母的管教下长大,不具备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会在入学后出现大面积缺席的情况,这也是一部分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的原因之一。很多中国学生在出国前只一味的刷分考试,而忽略了对中西教育、文化最基本的认识与了解。
大多数中国学生接触的国际教育是片面的,而最好的国际教育一定是辩证地看待两种教育体制的优劣,吸纳两种教育的精华,让学生真正站在更高、更宏伟的平台上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