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与体育部联合教育部发布文化艺术政府政策
中英网 www.uker.net 2015-06-0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编辑: lina
上个月早些时候,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联合教育部,共同发布了《文化艺术政府政策:2010—2015》,旨在回顾上一届英国政府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政策及成就。
文化投入总体持平
自2010年以来,英国文化艺术事业获拨的中央财政预算逐年减少。
面对紧缩局面,文化、媒体与体育部采取增加国家彩票基金对艺术的补贴力度、鼓励并支持艺术机构收入多元化等措施,使文化艺术机构获得的资助与预算削减前总体持平。
文化、媒体与体育部主要通过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向境内的艺术主体提供资助。
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同时接受来自政府的直接拨款和国家彩票基金的补贴。
从2012年4月起,文化、媒体与体育部提高了国家彩票基金对艺术的补贴力度,从16.67%提高至20%。
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从中获得的拨款也相应增加,2010年至2011年度获得1.51亿英镑国家彩票基金,2014年至2015年度增加至2.62亿英镑。
文化、媒体与体育部认为,公共艺术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即政府支持。
但是,政府和国家彩票基金对艺术的支持只能弥补其整体资金的一部分,应鼓励艺术机构扩展收入来源,例如慈善捐赠(私人捐款)、税收减免和独立筹款。
在上一届政府任期内,文化、媒体与体育部联合英格兰艺术委员会、遗产彩票基金共同投资了一项名为“催化剂”的基金,该基金是一个价值1亿英镑、专为艺术和遗产组织设立的鼓励私人捐赠计划。
该基金对艺术、遗产组织接受的私人捐赠进行1∶1资金匹配,帮助这些组织通过私人渠道获得资金。
2011年,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宣布了一项税收优惠政策,旨在鼓励个人把遗产捐献给文化及慈善机构。从2012年4月起,捐出10%遗产的个人将有资格减免10%的遗产税。
据估计,在该政策实行的前4年,文化机构收获的遗产捐献将超过3.5亿英镑。
此外,2013年3月,文化、媒体与体育部启动了一项文化捐赠计划,鼓励纳税人把收藏的重要艺术作品或其他文物捐给公立文化机构,作为回报,捐赠者将根据藏品的价值获得一定比例的减税。
“文化之城”助力城市复兴
作为最早步入工业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不少工业老城面临转型难题。
2008年,利物浦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在一年时间里举办了350多项、700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了1500万游客,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亿英镑。
以此为契机,利物浦加快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从工业老城蜕变为文化新都。
受此启发,文化、媒体与体育部策划实施了“英国文化之城”项目,希望在多地再现利物浦的成功。
该计划旨在利用文化和创意改变社区生活,帮助艺术人才成长。
赢得这一称号将有助于该城市或地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增强媒体的关注度和社区凝聚力,促进地方旅游长期发展。文化、媒体与体育部每4年评选出一个新的文化之城。
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德里—伦敦德里是首个当选的城市,为2013年“英国文化之城”。
德里当选后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凸显:每投资1英镑产生5英镑的收益。2013年,德里接待游客60万人,是以往年份的两倍以上。
2013年底,英格兰小城赫尔以“走出阴影的城市”为竞选主题,从11个申办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2017年“英国文化之城”。
早在10年前,赫尔曾被一家网站评为全英国50个最糟生活地之首。赫尔市政府希望在2017年通过主办各种活动获得6000万英镑收益,振兴当地经济并为赫尔留下长久性遗产。